中国科学院院士金红光做客第249期大师讲坛畅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5.04.15 59

4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金红光做客上海交通大学第249期大师讲坛,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做演讲并与交大师生亲切交流。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学院院长吴静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杜朝辉、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如竹以及四百余名交大师生在陈瑞球楼100号报告厅共同聆听了金红光院士的精彩报告。

丁奎岭在致辞中对金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他指出,能源转型不只是单纯的技术迭代,更是重塑人类文明形态的一次深刻变革,近年来,上海交大也抓住机遇、主动有为,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他简要回顾了金院士在工程热物理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并以此鼓励交大学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实的基础投身到科技创新事业中,用智慧和努力为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_DSC6511

在报告中,金红光院士从我国能源革命与双碳目标入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能源利用与碳减排的挑战。他指出,碳减排中能源转化是核心,多能互融是绿色低碳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要做到能量互补、品位耦合、供需匹配、协同发展,创立适合国情、经济安全的低碳转化发展路径。

同时,金红光院士详细介绍了两种能源绿色低碳转化的底层原理:燃料化学能梯级利用原理、聚光太阳能能质能势理论。他指出,“从0.51”的技术科学是链接“从00.5”的自然科学与“从1N”的工程技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同时他结合钱学森的系统论和吴仲华的能的梯级利用思想,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能源转化的本质与规律。他以《Science》提出的最具挑战性的125个前沿科学问题为引,探讨聚光太阳能的理想极限效率,介绍了他本人及其研究团队在聚光太阳能热化学、光化学、光/热耦合化学能质能势理论方面的相关研究,揭示聚光太阳能高效利用的原理。

在报告的最后部分,金红光院士具体介绍了多种能源绿色低碳转化的方法与途径。他认为,发展变革性的能质转化、碳氢转化、低碳转化三者相容与协同的变革性能源低碳转化技术有望实现能源、安全、经济的“可能三角”。面对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需要转变能源利用模式与方式,开拓高碳能源低碳利用新途径,突破绿色低碳的关键核心技术。

DSCF5069

在报告之后,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踊跃提问,与金红光院士展开了深度交流,围绕未来能源发展方向、产学研融合、跨学科能力培养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次大师讲坛不仅给交大学子们提供了与大师近距离的交流机会,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化技术研究的浓厚兴趣,更推动了大家对国家能源安全与科技创新发展的深入思考。

_DSC6776

交流结束后,杜朝辉向金红光院士颁发了大师讲坛荣誉证书,并赠送了纪念品,以表达交大师生对金红光院士的崇高敬意与由衷感谢。

视频链接:https://v.sjtu.edu.cn/jy-application-resmgr-ui/#/playDetail?id=1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