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院于2025年4月9日在陈瑞球楼333会议室召开“研究生AI+课程建设研讨会”。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国栋、张文明,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开达、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孟佳、密西根学院副院长沈泳星、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杨进伟、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助理严骏驰、医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单炯,以及船建学院、计算机学院、安泰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感知与自动化学院、海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和人文学院等各学院一线教师代表参会,共同探讨研究生AI课程建设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案。会议由培养办主任仇浩主持。
研讨会伊始,张国栋强调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科研范式与产业形态,学校大力支持“AI+课程”的建设,以推动研究生教育紧跟科技前沿,培养具备跨学科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张文明指出研究生院已于去年启动研究生课程综合改革方案行动,我们应重新审视现有课程设置,确保其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并落实《上海交通大学“AI+教育教学”行动方案(2024-2026年)》,重点培养学生在数据分析、编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数智技能,提升其数据思维与创新思维,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姜开达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大模型(如DeepSeek R1)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数学、化学等学科中的卓越表现,分享了学校AI应用平台的功能及实践案例,包括AI助教、智能出题、知识图谱等教学工具的应用。当前国内高校AI教育尚处探索阶段,需重点构建用户友好的AI教学应用平台,同时强调AI需与实际教学需求结合,避免滥用。未来,希望构建全校范围内的“AI+课程”支撑平台,更好地推动AI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后,仇浩做研究生AI+课程建设规划介绍。研究生院拟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进研究生AI+课程建设,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AI高阶素养课,并同步推进各学院AI+学科课程的建设。通过跨学科师资整合、课程立项支持等方式,构建AI赋能的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重点提升学生运用AI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创新能力,并请教学发展中心全程参与课程评估,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在交流讨论环节,各学科资深教师们从如何实现AI技术与学科特色的有机结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的最佳实践路径是什么?如何构建标准化的AI+课程;如何平衡技术工具应用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智能时代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研讨会为研究生AI+课程建设凝聚了共识、指明了方向,后续研究生院将细化AI+课程建设方案,重点推进AI+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