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内,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博士生Samy Kaci正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分析着超高能银河系伽马射线的最新数据。这位北非青年跨越近一万公里来到中国,在银河系高能粒子的研究中寻找答案。他的追光之旅不仅是无数国际青年赴中国开展学术研究的缩影,更折射出这座静静矗立在张江的新型基础研究机构的独特魅力。
Samy的学术基因深植于北非沃土,本科与硕士阶段,他深耕基础物理学与凝聚态物理领域,成为胡阿里·布迈丁科技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代表。2022年,Samy跨越地理与文化的界限,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开启了他天体物理学博士研究的新篇章。“中国在高能物理学领域有国际合作的广泛网络,观测设备和实验室的先进性让我震撼。”他说。从凝聚态物理到天体物理的跨界转型,很重要的原因是看中了李所的科研环境和先进的大科学设施。在这里,他正以前沿的视角和不懈的努力,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致力于在天体物理学的浩瀚星空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璀璨印记。
一、顶尖平台:前沿科研环境驱动“人才航母”
“这里拥有世界级的观测设备和计算能力,这让我能够触及宇宙最前沿的奥秘。”Samy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强调。作为新型基础研究机构,李所聚焦“极端宇宙条件下物质的起源与演化”的根本性科学问题,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科研资源,正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机构稳步前进。“学校和李所首先在科研设施和环境上给予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持”,Samy感慨道,“强大的计算机运算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以及模拟实验。”
李所还拥有良性运转的学术生态。每周的组会、定期的国际研讨会,以及与国外顶尖实验室的合作,让科研灵感在碰撞中迸发。“在李所学习,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同全世界学术同行交流的平台,以及更多展示个人研究成果和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接触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和技术手段的机会。这对于提升我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李所开放创新的科研氛围下,Samy的学术研究也结出硕果————他与来自法国的导师Gwenael Giacinti合作的论文发表于天文领域的顶尖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ApJ),这也让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此外,Samy提到,他们还在致力于寻求跨领域、跨项目的合作。“目前,我正在与李所的海铃计划(即“TRIDENT”,海南深海中微子望远镜计划)项目团队开展合作。我对海铃计划充满期待,希望它能够揭开强子“PeVatrons”这一神秘的面纱。”
二、国际舞台:开放包容氛围与多元文化的沃土
李所的科研氛围不仅停留在课题组和实验室。
每周一次的“Tea Time”是李所独具特色的学术活动。活动由李所博士后组织,在咖啡与点心的香气中,教授与学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畅所欲言,热火朝天地探讨各种科研问题,分享交流着国际上最新的科研进展和自己科研工作遇到的阻碍,其余参与者可自由提问,遇到不一样的意见也会提出反驳。“整个过程没有严格的汇报框架,这样的交流环境既轻松又平等,大家就像朋友聊天一样,大家都愿意参加。”Samy说。
走进李所,你可能会听到法语、英语、中文等多种语言的沟通交流。这正是李所国际化特色的生动写照。“学术研究是客观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方式却能帮我们打开全新的视角,”Samy提到,“与他们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也让我学会了更加全面、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这种多元化的学术背景,让我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具备国际视野的科研工作者。”
为帮助国际学生迅速地融入在中国的生活,李所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和保障,从开设汉语课程,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文化氛围的营造,到争取张江与闵行的跨校区通勤班车的出行保障,李所积极创造条件让研究人员们“心无旁骛做科研”。Samy特别提到:“我还要特别感谢在这里遇到的中国同学们。他们的热情、友善和乐于助人让我深受感动。”在初来乍到、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正是中国同学的帮助让Samy迅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减轻了语言障碍对他的影响。
三、人才摇篮:为创新拔尖人才保驾护航
2024年,Samy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入选上海交大物理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首批“李政道博士生”项目,成为首批获得“李政道国际博士生奖学金”的学生之一。
2023年,教育部启动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建设,打造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高地,上海交大物理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李政道博士生”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秉持国际化战略,以高标准严要求对交大物理学和天文学博士进行全过程管理与革新,聚焦前沿领域科研训练,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军人才。每年,中心依据学业成绩、科研进展、学术论文发表等标准,选拔约50名优秀学生进入“李政道博士生”项目。李政道博士生将获得丰厚的李政道博士生奖学金,并有机会获得长短期国际交流资助。
Samy表示:“获得‘李政道国际博士生奖学金’对我而言,是科研道路和学习生涯中的一大鼓舞与肯定。这份稳定的奖学金资助,也为我的科研和在中国的生活条件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心为李政道博士生精心设计的培养方案,引领我树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学习到研究的转变。进入上海交大物理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后,像我这样的李政道博士生得以迅速成长,在学术的征途上步履稳健,成果不断。”
对于未来,Samy的规划清晰而坚定。“完成博士学业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申请博士后,最终成为教授,培养更多青年学者。我希望未来能在学术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培养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Samy希望能通过持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揭示更多关于银河系高能天体的奥秘,为科学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我有信心,在未来的数年里,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仍将是重点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留学生活:跨文化求索的美好旅程
科研之余,Samy的生活同样多彩。他喜欢打网球、与朋友聚餐、去KTV唱歌,足迹遍布南京、黄山、成都。周末常去附近的世纪公园散步,“有压力时,去公园走走,心情会放松许多。”这些爱好不仅是放松方式,也成为他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此外,Samy还在自学汉语。“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大家庭,我正在努力学习中文。虽然中外语言习惯差异很大,但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我一定能够克服这个难关。”Samy笑着说,“在李所,我能够用英语畅通无阻得交流,但学习中文会让我在中国的生活更加便利和有趣,我也可以更好地融入这里,这对我的个人成长和学术研究都很有帮助。”
谈到想对来中国学习深造的留学生说的话,Samy说:“一定要勇敢地抓住来中国的学习机会。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得非常快,越来越多像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这样的一流研究所和国际化科研平台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如果你对中国文化、历史或某个专业领域感兴趣,不妨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申请来中国读书,这会是一段难忘且充满收获的经历。”
结语:宇宙无界,科学无疆
夜幕降临,Samy走出实验室,抬头望向繁星点点的天空。那些穿越亿万光年抵达地球的射线,此刻正通过他手中的数据,展开宇宙深处的奥秘。
“科学研究总是伴随着无数次的否定和重建,但我总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些都是研究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一定能够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 在李所,无数像Samy这样的探索者,正以科学为舟,驶向人类认知的边界。这里不仅是上海的交汇点,更是连接世界与宇宙的桥梁————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李政道研究所的灯光,永远为追光者而亮。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V4aEaskehY4_dmYcIyT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