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临港智能制造联培基地(以下简称“临港基地”),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与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合作设立,基地建在临港,以服务于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战略,面向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需求,支撑临港地区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
一、联培单位简介
联培基地合作单位————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以下简称“功能平台”),是上海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而设立的首批5个功能型平台之一,现有2万平方米的研发场所和8.2万平方米的产业化厂房,研发团队及转化项目公司人员规模达1000余人。平台于2020年被认定为临港新片区首批6个“科技创新型平台”之一。
功能平台肩负着上海市科技创新“四梁八柱”工程之智能制造板块技术研发与转化的战略发展任务,目前已建成12个共性技术与系统解决方案研发中心,并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合作建设中德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与英国国家智能制造未来计量联盟合作建设中英智能测量与质量工程中心。
功能平台积极探索“创新技术为源,产业应用为本,模式创新为先”的产学研融合新机制,着力打通知识-技术-产业应用之间的障碍与链路。重点围绕共性技术研发、智库企业服务、智造标准制定和成果孵化转化等方面进行布局,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加速产品链-技术链-产业链融合创新,助力国家重点行业企业发展。平台是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的先导中心、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是临港地区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撑。
二、功能平台的定位
1. 功能平台聚焦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究
功能平台以“明确的应用场景、鲜明的技术特色、清晰的成果形态”为研发工作要求,围绕智能感知、智能作业、智能管控等领域,在嵌入式工业视觉、人机协同作业、数字化产线、步行作业机器人等研究方向取得诸多成果,持续发力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服务项目落地。
2. 功能平台致力于推进技术产品化应用
功能平台着力打通“知识-技术-产业应用”之间的障碍和链路,孵化和推进了学校诸多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临港。至今,已孵化17家企业,其中7家为高新企业。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于50余家企业,涉及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海工、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等国家重点行业企业,成为国产智能制造新兴力量。
3. 功能平台为政府及企业提供智库服务
功能平台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及各领域的专家为中国工程院、临港管委会、上海电气、上飞等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战略咨询服务;依托燃气轮机与民用航空发动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能装备测试与验证中心等基地为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核能装备提供测试验证服务,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助力国家重点行业企业发展。
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势
功能平台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发挥科研在提升与反哺教学方面的作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形成有机衔接。
功能平台通过聚焦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科研环境,产业化项目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实践应用场景;支持并促进了学校与航空、航天、船舶、核能等重点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科研合作同时进行人才培养合作,承接的大量重要研发项目,为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论文研究提供保障,实现“学校-基地-企业”三方联动进行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英国国家智能制造未来计量联盟等国际知名研发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基地研究生已获得各类奖励10余项,包括上银优博银奖1项、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1项、上海市金奖2项、SIMENZE工业问题解决方案全球5强————最具商业价值奖、2021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优胜奖(团队)、2022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以及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银奖等。
四、师资
参与基地学生指导的校内导师近50人,均为来自学院机械工程、动力与能源工程,核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具有深厚科研积累与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5人;30余位行业导师均是来自功能平台及相关企业的资深专家,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占95%,60%以上行业导师具有博士学位,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培养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