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关键软件”领域培养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软件学院1419会议室顺利召开。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峰,上汽集团零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孙华,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张伟,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程鸿超,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归琳,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张小丽,软件学院院长姚建国,软件学院副院长王肇国,软件学院副院长杨旭波,软件学院副院长夏虞斌,自动化系副主任李元龙,软件学院教授臧斌宇等出席本次会议。
归琳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重点进行了阐述说明。她指出,学校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深入推进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以有组织培养、有组织科研为抓手,积极构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范式,着力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实现教育体系、培养资源与产业体系、行业资源的共通共享。
王肇国针对2024级关键软件领域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培养方案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对人才培养的多维度能力素质要求,融入了工程素养和系统观念,通过打造“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校企共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动构建以“工程通识-领域通识-方向共性-领域专用”为核心的层次能力模型。
与会专家就关键软件领域培养方案制定展开讨论并指出,培养目标应实现从重视理论传授向重视工程创新能力的根本转变,培养方式应实现从学科专业单一性、独立性向学科交叉、校企融合的根本转变。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根据行业产业特点建设具有特色的校企共建课程,企业提供真实生产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学校结合基础理论和科研资源优势开展攻关研究,为实现理论知识与行业需求的有机结合,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促进,加强教育与产业的联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为稳步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评价重建工作,上海交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指导相关主培院系牵头组建关键领域培养指导委员会,围绕关键领域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导师队伍、评价体系等工作开展高频研讨,努力构建符合国家战略、行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