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体验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让媒传留学生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基因?

2023.05.17 908

 

当你在朋友圈里刷到......

 

△  诺亚(右一)与泰国前副总理(左一)握手

 

在浙见证乡村振兴成就

在浙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在浙真正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故事

 

 

 

沙发小编这次邀请到了新闻传播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Noah Andrea Namwamba(中文名诺亚)来分享他在此次“浙江行”活动中的所见所感。

诺亚

新闻传播学 博士生一年级

他具备出色的新媒体创作专业能力,他的作品赢得了多项国际级、中国国家级奖项,展现了肯尼亚和中国之间的多彩文化视角。他致力于跨文化平等交流,曾作为青年代表参加全球青年发展论坛、中非青年志愿服务论坛,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和肯尼亚。他的学术能力和知识储备扎实,与其他国际学生和研究者密切合作,参加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他还热心参加社区服务,积极参与建设互助型社区文化。他有志于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为肯尼亚和中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做出更多贡献。

 

 

△沙发小编采访诺亚现场

首先,诺亚向我们介绍了“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国际对话会以及“我眼中的中国————浙江行”这两个活动。这两个活动都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活动。围绕“古色”、“红色”、“绿色”等主题,他们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走进了浙江的乡村感受了中国式现代化。诺亚说,一方面,他看到了数字技术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他认为浙江的乡村是传统和现代融合的很好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被贯彻在乡村发展中。

在此次浙江行中,诺亚和当地的居民进行深度交流,有几个点让他记忆颇深。

第一,科技赋能当地农业。诺亚分享了他吃竹笋的经历,当地的居民通过改进种植和制作方式,利用天气变化规划竹笋制作时间,通过塑封实现更长时间的保存,能够生产出更美味的竹笋并能够销售到其他地区。

△诺亚与当地居民交流

第二,保护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诺亚说,当地的居民很自然地接受“周末不扰邻,垃圾不乱扔”的文明公约。在当地,放眼望去全是绿色,没有空气污染,修路会考虑到环境问题。

第三,当地居民的生活很闲适,生活态度很积极。在交流中,他发现当地居民会因为每天遇到不同的人而感到快乐。村庄能够吸引很多年轻人,给他们提供了减轻生活压力的环境。诺亚说,浙江的乡村是中国乡村振兴很好的体现。

诺亚还分享了他西泠印社体验拓印的经历。他感觉拓印的过程非常不容易,刷墨的时候要保持用力均匀,力气要小,要很仔细。他拓印的内容是“應時”二字,有着“梦想从这里起航”的寓意,让他受到了鼓舞。同时,他认为这种技艺体验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文化的方式,参与者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也能够从中学到深刻的道理。

△诺亚体验拓印

诺亚用“哇塞”来形容参观良渚博物馆的感受。他说,参过良渚遗址博物馆让他感受到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在古老的石器时代,玉已经被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诺亚分享了一组照片,照片上是博物馆中陈列的良渚文化时期的陶器和雕刻工具。他说,陶器的形制很丰富,雕刻工具磨制非常精细,且被制作成了不同尺寸,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诺亚参观良渚博物馆时摄

当被问到在座谈会上表达的观点时,诺亚说他以“文化”为中心来分享了这次“浙江行”的感受。他说,浙江是很有艺术性的省份,浙江达到了自然和人文的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另一方面,从参观良渚遗址,到参访浙江现代乡村,诺亚说这次“浙江行”让他感受到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劳动人民都有一种“把东西变得更好的好奇心”,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直印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

△诺亚参加“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国际对话会

最后,当小编问及诺亚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求学时,诺亚很清晰地记得是2016年8月28日。他说,来中国求学是他儿时就有的梦想,当初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自己对于学习汉语有很浓厚的兴趣。来到中国后,由于对中文和中国文化强烈的兴趣和好奇,他中文学得很快。

诺亚还分享了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次的活动中,中文作为通用语被大家广泛使用。他说,中文的广泛传播能够影响更多的海外友人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这是一种语言的力量。

 

走近乡村,感受发展

走近文化,感受力量

走近中国,爱上中国

-The End-

 

出品 | 红沙发网络思政工作室

部分图片由诺亚提供

采访|罗珮文 苏昭屹 赵青韵

文字|罗珮文

图片 | 苏昭屹

值班编辑|罗珮文

责任编辑|媒传小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