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和优秀导师专访|古宏晨:心系生物医学 造福人类健康

2023.05.06 3810

引语 

上海交通大学佳和优秀导师评选,旨在树立优秀导师典范,健全导师激励机制,打造高质量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进一步提升我校导师队伍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届佳和优秀导师评选工作于2022年11月正式启动,经学院推荐、学部评审、学校评定,最终30人入选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佳和优秀导师奖。

 

本期佳和优秀导师专访,我们邀请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古宏晨教授,为我们分享他个人的科研经历以及对于“研究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特质、研究生在工作岗位上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等问题的看法和体会,让我们走近名师,汲取力量。

导师简介  佳和优秀导师  

古宏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2001年作为特聘教授入职交大,二十多年来,脚踏实地,努力践行着“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座右铭,实现了科研育人双丰收。科研项目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获得上海市抗疫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0年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一等奖、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奖”一等奖等奖项。

 

2022年古宏晨老师入选上海交通大学佳和优秀导师奖。他培养的研究生多人次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之星、超级博士后、国家奖学金、国家优秀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以及各类企业奖学金。研究生先后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这些杂志包括:Adv.Mater.(IF=25.809) 、JACS(IF=14.695) 、Small(IF=10.856) 等。

01

 

 

始于理想  成于坚持 

“我从小对科学感兴趣,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当科学家。博士毕业后,我亲眼目睹疾病尤其是肿瘤给身边的人带来的痛苦,甚至是被剥夺了生命,我立志用所学的纳米技术来造福人类健康,这是我几十年来坚定不移的研究方向。”谈及为何选择如今的研究方向,古老师如是说。

古老师认为,科学家要面临各种挑战,这是科研工作的常态。“如果很容易就能做出突破性成绩,那就不需要科学家了,谁都可以做。科学家必须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耐得住寂寞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在科研过程中,古老师也曾经历过比较难忘的攻关时刻。“我通常先做好计划与预案,分析关键问题所在,条分缕析地弄明白面对的挑战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科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条件与资源,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配置,需要调动哪些外围力量,我会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去组织与解决。这种时候往往一次两次不能成功,要反复多次才能彻底解决,但我认准的事情从不会轻言放弃。当拼尽全力获得成功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往往越困难的目标,在达成后会越感觉幸福。这种价值感与幸福感会成为我解决下一个科研问题的动力。”

02

 

 

投身热爱 给予关爱 

古老师科研团队的口号是:睿智、勤奋、创新。这既是他对招收的研究生的要求,也是他坚守的培养人才的目标。在古老师眼里,科学研究最关键的是热爱。“只有对科研事业是真正与纯粹的热爱才能坐得住冷板凳,才能抵御得住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才能在一次次失败后一次次站起来。你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最坏的可能性也不过就是大器晚成。”

 

有时候,学生在科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压力,古老师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他们:平时主动约学生多沟通,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每月召开一次大组会,作为分享科研成果与启迪学生心智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多放到科学问题上,而不是结果上,多与学生一同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为学生的科研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合作平台,如联合导师等;积极开展团建活动,营造轻松有爱的团队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癌症博士”马勇杰,是古老师一位特殊的学生,他患癌后不仅在古老师资助与支持下考取博士井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患癌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获得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马勇杰的成长凝聚着古老师的心血。在马勇杰患癌以及六次复发的过程中,古老师始终对这位特殊的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带领他从纳米中心到微纳科技研究院,再到目前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多年来,是古老师的期望与鼓励帮助他实现了博士梦,战胜了疾病。

03

 

 

因材施教  悉心培养 

古老师认为,一段好的导学关系应该聚焦于四个词:平等、开放、包容、升华。“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在日常相处以及从事科研工作时都应该是平等的,我鼓励学生们与导师之间多争论,明辨是非。”古老师认为,师生之间都要用开放的心态也接纳不同的意见或声音,随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点或做法。在暂时无法彻底改正之前,也能做到相互包容,最终升华为亦师亦友的关系。

“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比较大,我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充分了解与认识学生,知道他们有哪些优点与不足,摸清他们的性格特点,这样我才能帮助他们更快成长。”对于信心不足的学生,古老师一般以鼓励为主,尽可能创造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展现自己;而对于眼高手低、贪多图快的学生,古老师一般会督促他们把每一个问题都弄透彻,避免他们的研究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古老师从教导学生的经历中感悟到,针对不同学生的心智模式采取不同的沟通相处模式,这一点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思。

对话导师  Q&A 

Q

您对当下学习这一专业的学生有什么寄语?

科研工作是艰辛的,我们每得到一点进步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同时,我们的工作又是崇高而伟大的,我们在用纳米技术解决临床问题而战,我们在为全体人类的健康而战!

抗击新冠疫情一战,首家核酸检测试剂盒用到的核心材料正是出自我们实验室,源于毕业的师兄师姐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将来,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用于临床一线,去进行肿瘤早筛,去治疗患者,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我们是辛苦的,我们也是幸福的,我愿意同你们一道,携手奋进,勇往直前!

结语

脚踏实地、立德树人,心怀大爱。前行道路上,古宏晨老师始终践行着“科研教学两手抓,教书育人双丰收”。他心系生物医学,倾力鸿鹄之志,弘扬科学创新精神,带领学生们为造福人类健康而不懈努力奋斗。

供稿:古宏晨团队

整理编辑:程然 刘广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