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院士做客“大师讲坛”谈量子信息技术新进展

2012.05.24 2036

5月24日下午,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潘建伟教授来到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做客“大师讲坛”,为学校师生介绍量子信息技术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科院院士、校长张杰出席报告会并讲话。200多位师生聆听了潘建伟院士的精彩讲座。

  张杰在致辞中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除了在课堂上系统地了解知识、掌握知识,更要在课堂之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提升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能力,聆听大师讲座和参加高水平学术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途径。张杰为大家分享了他与潘建伟通过一封书信来往,建立起学术友谊的故事。张杰说,潘建伟院士的人生经历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他不仅在研究上非常有成就,在为人为学,对待生活、家庭、友谊,以及责任担当等各方面都值得同学们好好学习和品味。

  潘建伟院士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量子信息技术新进展。潘建伟指出,量子力学是近代科学技术的支柱。在其诞生后100年间,通过对量子规律的被动观测及其宏观体现的直接或间接应用,已带来非常多的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成就。紧接着,潘建伟院士以计算机的发展为例,阐述了当代科技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潘建伟介绍,计算机领域的经典规律“摩尔定律”,随着半导体晶体管的尺寸接近纳米级,电子的运动不再遵守经典物理学规律,半导体晶体管将不再可靠,一般认为摩尔定律还能适用10年左右。

  以此举例为切入点,潘建伟院士又通过通俗易懂的事例,把“量子与量子叠加”、“量子纠缠”、“相对论定域性和量子力学非定域性”等非常专业物理知识,变成与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让同学直呼“过瘾”。潘建伟院士介绍了量子信息的重要科学意义,实用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量子隐形传态实验进展、光量子计算与模拟、精密测量等方面的发展与应用。他总结说,结合量子调控和信息技术,可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极限。

  潘建伟院士还为师生们描述了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精密测量的发展目标。近期目标是实现10-20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对低复杂度的体系进行量子模拟。远期目标是实现50-100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验证有现实意义的量子算法,并对中等复杂度的量子体系进行量子模拟,实现有应用价值的精密测量。

  “过去100年间量子力学给人类带来了如此之多的重要发现和应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100年间它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激动人心的惊喜”,最后,潘建伟院士以这句话,结束了精彩演讲。

  潘建伟院士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专业知识,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并为大师讲坛留下“大师手印”。

  潘建伟院士多年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贡献有:首次实现量子态隐形传输,量子纠缠互换,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纠缠,量子纠缠纯化。他带领科研团队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带领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16公里的传输距离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20多倍。实验结果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可行性,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曹杰
武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