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做客第124期大师讲坛

2019.05.23 6828

 

517日下午,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在闵行校区航空航天学院A114报告厅做客第124期大师讲坛,为交大师生带来题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精彩报告。

 

杨元喜教授首先介绍了PNT的概念棗定位(Position)、导航(Navigation)、授时(Timing)。从发展“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海洋以及国家战略需求等角度阐述了发展北斗导航系统PNT的重要性。接着,他向大家讲述了国家北斗卫星BDS-3的发展现状以及在BDS-2BDS-1基础上发展的新设计和新功能,包括信号设计、运控系统、报文通信系统上的改进以及全球搜救中的反向链路功能。他从现有的单点定位的精度、全星座星间链路设计、具有先验信息的自主定轨、基本系统广播中误差等角度介绍了北斗系统的进展。

在介绍了北斗系统发展现状后,他又介绍了近年来提出的PNT发展新理念棗综合PNT,基于不同原理、多种信息源形成从深空到海底的全覆盖定位、导航、授时网络,经过云台控制、多传感器高度进程和多元数据融合,生成时空基准统一的、且具有抗干扰、防欺骗、稳健、可用、连续、可靠的PNT服务信息。他介绍了8个层次的不同信息源,并且指出这种多信息源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他阐述了PNT系统集成过程中的弹性概念,并且指出了弹性函数模型,向青年学子指明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他总结,综合PNT是安全PNT应用的必然趋势,综合PNT强调PNT信息基础建设。微PNT是综合PNT应用的重要支撑,弹性PNT是微PNT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综合PNT应用的重要方式。弹性硬件集成强调可用性,弹性函数模型优化强调模型系统误差矫正,弹性随机模型优化强调各类信息的贡献合理化。

在互动环节中,他回答了北斗产业化发展、定位精度、室内导航发展等相关问题。他的回答透露着其踏实为学、勤勉不辍的科研作风,令在场观众感到由衷的钦佩。

 

【嘉宾简介】

杨元喜,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1987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1年在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5年美国德州大学空间中心访问学者,19961月至199710月德国波恩大学洪堡研究学者,19986月至200812月任西安测绘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元喜院士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历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第四委员会秘书、中国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第八届中国科协委员、《测绘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科学委员会执行主席,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背景介绍】

杨元喜院士是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系列理论和自适应动态导航定位理论创立者,主持完成了我国“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工程”、“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工程”等,使中国大地控制网步入国际先进行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

1999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办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6年获德国Humboldt奖学金奖励,1998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地球科学奖”,2003年当选国际大地测量学会会士(IAG Fellow),2018年当选美国导航协会会士(ION 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