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做客125期大师讲坛

2019.05.25 6989


5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在李政道图书馆B1报告厅做客第125期大师讲坛,为交大师生带来题为“手性合成与抗癌新药研发的遐想”的精彩报告。

讲座中,陈新滋院士从手性的发现、发展以及手性基本概念入手,向大家展现一个不一样的手性世界。他通过讲述自己多年从事手性合成的经历,以及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交往的过程,使大家了解到科学研究的真谛和关键所在。同时,他也鼓励大家,获得诺贝奖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也许若干年后就会出现在今天与会青年人中。深入浅出的语言,妙趣横生的风格,他让大家在愉快的气氛中汲取科学的养分,接受科研的熏陶。为了实现感恩社会、回报国家的愿望,他利用自己多年在不对称催化方面的造诣,转为开发全新的手性药物。他希望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精力,为国家增添宝贵的I类手性新药。基于目前治疗肿癌的药物较少且特效靶向药欠缺,他开发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手性分子。数据表明,该手性分子表现出非常好的抗肿瘤活性以及非常低的细胞毒性。目前,他正准备与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颜德岳院士等人合作,希望尽快实现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国产化,为国内患者带来福音。

在互动环节中,陈新滋院士回答了关于目前药物研发进展以及大家所关心的能否尽快推向临床的问题。另外,他结合自己培养学生的心路历程,鼓励大家潜心科研,为国家科技创新作出贡献。

讲座最后,大师讲坛组委会向陈新滋院士赠送了精心制作的泥塑人像作为纪念品,以表达交大学子对他到访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嘉宾简介】

陈新滋,中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1979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79-1992年在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中心研究室担任高级研究专家,1992-1993年任台湾大学访问专家,1993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1994-2005 年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主任及讲座教授,2004-2007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2007后担任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2010年后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1999年担任美国化学会香港分会会长,1997-2001年担任香港化学会会长。20157月正式加入中山大学,担任药学院教授及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职务。

【背景介绍】

自从William KnowlesWilkinson催化剂和Mislows手性膦配体结合在一起,获得了首个能够实现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催化剂以来,对生物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的手性化合物的高效不对称合成逐渐成为新的研究前沿。当今不对称催化反应已成为世界上研究最广泛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之一。

 陈新滋院士主要从事手性催化配体和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的工作,在均相氢化不对称合成反应历程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机理,得到国际广泛引用。研究开发了手性药物萘普森的不对称合成的可行方法,被认为是1991年国际化学方面的重要进展。在手性催化配体和催化剂的研究中发现了螺环氧膦配体、胺膦配体、联吡啶膦配体等高性能的配体和催化剂,取得多项中国和美国专利。还在不对称烷基化等方面作了出色的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