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院院士Peter J. Stang教授做客第138期大师讲坛

2019.11.01 7769

10月30日,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化学会志》主编Peter J. Stang教授在逸夫楼200报告厅做客第138期大师讲坛,为交大师生带来题为“非生物自组装:利用配位化学预设计金属大环和金属笼”的精彩报告。

报告开始前,大师讲坛组委会向在座观众详细介绍了Peter J. Stang教授的个人情况与取得的重要学术成就。



报告中,Peter J. Stang教授首先介绍了从生物界的啤酒酵母蛋白酶的多组分自组装得到启发,提出自己非生物体多组分选择性自组装的学术思想。紧接着,Peter J. Stang教授讲述了通过配位键导向自组装可以构筑各种二维超分子多边形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六边形等,以及四面体、三棱柱、立方八面体、十二面体等三维超分子多面体。此外,通过在组装基元中引入官能团,可以赋予最终组装体系电化学活性位点、主客体作用位点、树枝状分子和疏水/亲水基元,进而实现组装体系的功能化。Peter J. Stang教授还进一步总结了,通过探索二维多边形和三维多面体在各种表面上的自组装,可以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分子器件和超分子功能材料,及相关材料在生物医学成像等方面的应用。

整个报告中,Peter J. Stang教授用形象生动的例子介绍了精妙的科学理念及方法,并用幽默的语言解释了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有着良好的几何构型与空间排列的离散超分子的科学问题,并对配位组装超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为交大的广大师生接触学术大师、拓展对前沿化学的认知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对我校化学学科的提升也可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互动环节中,老师和同学就共同感兴趣的相关科学问题与Peter J. Stang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Peter J. Stang教授回答了有关金属大环和金属笼的设计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问题。此外,Peter J. Stang教授从作为主编的角度出发,给广大师生在论文发表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报告最后,大师讲坛组委会向Peter J. Stang教授赠送了精心制作的泥塑人像作为纪念品,以表达交大学子对他到访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他也深深表达了对交大和广大师生的感谢。

报告结束后,Peter J. Stang参观了闵行校区,对美丽交大校园风景留下深刻印象。还与化学化工学院等相关领域的老师和研究生展开了深入交流,并认真听取了相关科研人员的工作汇报,提出了宝贵建议。


嘉宾简介:

Peter J. Stang196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66-196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后;自1969年起加入美国犹他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7-2007年,任美国犹他大学理学院院长。2000-2001年,担任美国化学会JOC主编。2000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2年,开始担任美国化学会旗舰杂志JACS主编,并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2007年,当选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背景介绍:

非生物超分子自组装:通过配位驱动的自组装策略,角度和方向性匹配的金属受体和有机配体可自发形成结构精确的二维(2D)金属大环和三维(3D)金属笼结构。

Peter J. Stang主要从事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在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及高价碘化学诸领域做出重大的贡献,先后获美国化学会F. A. Cotton杰出化学研究奖章、美国化学会Paul G. Gassman 杰出贡献奖、Fred Basolo无机化学杰出研究奖、美国化学会Linus Pauling奖章、美国化学会碘化学创新研究应用奖、美国犹他州科学技术奖及美国国家科学奖等诸多荣誉。Peter J. Stang已发表学术论文及综述500余篇,拥有多项美国及世界专利,在化学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分子构筑与分子组装领域论文被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