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麻生明教授做客第156期大师讲坛

2020.10.30 8596

 

2020年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麻生明老师做客第156期大师讲坛,在闵行校区霞光楼200号报告厅给广大师生带来了题为“联烯科学: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精彩报告。

麻院士指出“联烯化学”与“联烯科学”之间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涵盖的内容、范围、和格局大相径庭。他从联烯化学的历史谈起,讲述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联烯结构存在与否的争论。虽然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早早就预测了联烯结构的存在,但受限于当时科学仪器直到1954年才在真正意义上得以确定,也由此拉开了联烯科学发展的序幕。后来,不断有报道证明了联烯结构也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之中的。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目前上市的含有联烯结构的药品却只有一例。由此可见,联烯科学的发展仍有较为漫长的道路。

对于自己从事联烯科学的初衷和使命,麻院士总结为SRTP (Synthesis, Reactivity, Target, Property),即实现高效直接合成联烯的方式,深入了解联烯的性质与反应特性,从而应用于目标产物的合成,进而寻找出具有应用潜力的化合物。麻院士对EATA反应(端位炔烃的不对称联烯化反应)进行了多年不懈探索和艰辛尝试,开发出催化剂用量低、反应温度低、官能团兼容性好的高效合成1,3-二取代联烯的方法,并可实现多个天然产物的简易合成。此外,他对于APA反应(炔丙醇类化合物的不对称联烯化反应)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成功实现了一系列关于炔丙醇衍生物的不对称联烯化反应。麻院士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联烯化合物在反应性上的特点,并总结了目前为止联烯化合物可以转化成的化合物类型。同时,他也展示了自己课题组利用联烯来合成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的科研成果,以及联烯作为抗肿瘤共价药物筛选的进展。

麻院士分享了“只留一串葡萄”的小故事,勉励在座师生要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同时也告诉大家要给予自己正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在科学研究领域勇于探索、敢于突破,最终实现梦想。整场讲座轻松诙谐而又极富哲理意味,令在场师生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大师讲坛组委会向麻生明院士赠送了富有交大特色的纪念品,传递了交大学子对他莅临讲学的感谢与美好祝福。

【嘉宾简介】

麻生明院士,上海有机所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TWAS院士。1965年5月出生于浙江。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硕士学位,1990年获该所博士学位。1992-1993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后,1993-1997年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1995年获基金委杰出青年资助,2003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目前主要从事联烯科学和以氧气为氧化剂的高选择性清洁氧化反应研究。

【背景介绍】

有关联烯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1.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联烯非常不稳定;2.到目前为止有接近二百个左右的含有联烯的天然产物被分离鉴定;3.在文献中有关联烯的记载错误不少。在该报告中我们将介绍:1.有关联烯的历史;2.联烯的高效合成新方法;3.联烯的反应性和选择性;4.联烯在目标分子合成的应用;5.基于联烯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