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直接电子探测相机的出现引领了冷冻电镜分辨率革命,带领冷冻电镜技术进入新纪元。在新冠疫情中,冷冻电镜技术也极大程度帮助科学家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以及与抗体结合的结构,助力快速鉴定病毒的突变与进化。目前冷冻电镜技术依旧在革新之中,Joachim Frank教授将在此分享以团队最近的研究为例,介绍Cryo-EM的研究进展,进而实现对生物分子连续的结构变化过程的研究。
嘉宾介绍

Joachim Frank
美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演讲主题:冷冻电镜的重构
Joachim Frank教授,德裔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物理学等。1975年到2008年间,弗兰克教授完善了电子显微镜图像处理的单颗粒算法,发明了SPIDER软件,该软件至今为全世界上百家实验室广泛使用。弗兰克教授应用冷冻电镜和单颗粒技术,在解析原核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结构和功能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弗兰克教授在2017年10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冷冻电镜,用于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解析”做出的巨大贡献。